Skip to main content

章节 2

“艺术大师” 珐琅彩绘

宝珀艺术家糅合传统与创新。

章节作者

JEFFREY S. KINGSTON

章节作者

JEFFREY S. KINGSTON
“艺术大师” 珐琅彩绘
“艺术大师” 珐琅彩绘
期刊 18 章节 2

珐琅微绘拥有丰富的历史背景,用途广泛, 甚至用于联姻。

想象自己是五百年前的贵族,膝下有个楚楚动人的女 儿,是不是感觉很美妙?当然,此刻你还正面临着一 项重要任务——给这漂亮女孩寻找一位相称的如意郎 君。显然,人们不难获知你的地位、财富甚至嫁女的 妆奁,这些也很容易在书信里表露。可问题是,你该 如何展现爱女的如花美貌呢?遗憾的是,手机自拍照 要到五百年后才会出现,而眼下的解决之道便是, 随信附上一张她的微绘珐琅肖像画。

微绘珐琅肖像画在17世纪中期极为盛行,尤其是在 法国,不仅可以用于促成秦晋之好,也是颇有价值 的私人纪念品。实际上,就像今天的军人把照片放 在钱夹里一样,当时许多远在异国他乡打仗的军官 也都会随身携带家人的珐琅肖像画。于是,这种艺 术形式风靡一时,直到后来被照相技术取代。

正是在这一全盛时期,珐琅肖像微绘工艺在法国之 外的瑞士日内瓦寻得了生长的沃土,而它最初的使 命主要是为早期那些不甚精准的钟表锦上添花。钟 表制造业的早期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 阶段。第一个阶段伴随着作为储存能量来源的主发 条的问世,亦由此促成了第一批钟表的诞生。然 而,这些早期的制表尝试却缺乏有效的调控组件, 精确性简直无从谈起。有鉴于当时的钟表通常只有 一根时针,假称分针能传递出有用的信息无异于天 方夜谭。直到荷兰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Christiaan Huygens)于1674年发明了摆轮,钟 表制造业才获得了计时的精确性。

在主发条和摆轮两项发明的间隔阶段,珐琅微绘开 始和钟表制造交织相糅。如果一枚钟表缺失了计时 工具所应有的基本价值,那么给它配上精美的装饰 (大多数时候是以珐琅彩绘的形式呈现)就赋予了 其重要意义。因此,珐琅画家在日内瓦逐渐生根, 缔造了给腕表缀饰珐琅工艺的瑞士制表传统。

“艺术大师” 珐琅彩绘

宝珀的艺术家们自由无拘地寻求全新的 主题和风格。

如今,珐琅微绘已成为极其罕见的艺术形式,只有 为数不多的几家制表公司推出过以珐琅微绘为特色 的“艺术手表”,而其中也只有极少数能在表壳内 部运用这种艺术形式。在Le Brassus的大复杂手工 制表工坊里,宝珀携手几位珐琅大师以专注打造 “艺术大师”工作室系列腕表而成为业界翘楚。

领导这支珐琅匠人团队的,是宝珀艺术大师工作室的 主管克里斯托夫·伯纳多(Christophe Bernardot)。 克里斯托夫是一位受过古典教育的艺术家,曾就学 于贝桑松国立美术学院(École régionale des BeauxArts),该学院坐落的贝桑松市(Besançon)距离 瑞士汝拉山谷(Vallée de Joux)不到四十分钟车 程,他在这里学到了珐琅彩绘的基础技艺。不过, 克里斯托夫起初并没有进入钟表行业,而是到知名 的塞佛国立瓷器厂工作。在他加入宝珀时,宝珀 Le Brassus制表工坊已因其精湛的金雕工艺享有盛 誉,克里斯托夫的加入更是极大地丰富了宝珀制表 的艺术工艺形式。他不仅带来了珐琅彩绘,还将大 马士革镶金和赤铜工艺也融入到这里的制表天地。 今天,所有这些艺术形式都在宝珀独立的工作室中得 以应用,使得宝珀由此屹立于艺术制表的潮头。

从许多方面来说,宝珀的珐琅工艺完全是古典式 的,遵循着瑞士优良的传统。不过,克里斯托夫和 坊内几位扛起珐琅工艺大旗的瑞士匠人一样,并未 在故纸堆里全然沿袭传统,而是以独创的方式对传 统做出了两种改变。第一个改变表现在工艺方面。 瑞士珐琅工艺的最后一步,一般是在画像上涂覆透 明保护层(这称为fondant)。从历史角度看,这 种做法不无道理,因为大多数珐琅工艺都直接运用 在表壳上,暴露于外界环境且长期经受触碰,防护 自然是必不可少。宝珀的珐琅艺术则是运用于表盘 上的。给处于密封环境且受到完全保护的表 盘“fondant”不仅毫无必要,也会从视觉效果上 降低绘画的风韵。第二个对传统的改变体现在艺术 方面。如今,瑞士仅存的几位艺术家依然坚持沿用 数百年前的作品主题,宝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克· 海耶克(Marc A. Hayek)和克里斯托夫二人则更 加坚信无限创造力的力量。因此,克里斯托夫得以 自由无拘地为这些微型表盘艺术作品放手寻求全新 的主题和风格。当然,这并不是说克里斯托夫坚定 舍弃了所有带有过去风格印记的作品,或者他从未 绘画过的作品。与之相反,他在宝珀Le Brassus大复 杂手工制表工坊的工作台边上就放着一个玻璃箱, 里面都是由他创作的古典主题珐琅制品,其中包括 一幅他在职业生涯早期时制作的、精美绝伦的微缩 复刻版画,临摹的是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 格尔(Jean Dominique Auguste Ingres)著名的 《大宫女》(La Grande Odalisque)。尽管这些卓 尔不凡的艺术作品展现出了他的异禀天赋,克里斯 托夫却拒绝让自己受缚于历史的藩篱。

主管克里斯托夫·伯纳多 在工作室绘画。

主管克里斯托夫·伯纳多 在工作室绘画。

珐琅绘画的开始 阶段是用线条勾勒出图形。

珐琅绘画的开始 阶段是用线条勾勒出图形。

上珐琅釉的第一步就是准备好基层底盘。

在表盘上进行珐琅彩绘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首先从 绘画的表层制作开始。宝珀的珐琅表盘采用纯金圆 盘作为底盘。要在纯金底盘上制作彩绘珐琅层,必 须给底盘的正反两面涂上一层又一层珐琅釉料。为 什么是正反两面呢?原因是为了防止变形。每上一 层釉料都需在800ºC的高温炉火中煅烧,如果仅在 底盘的一面涂釉,上下两面会因受热不均而导致变 形。经过数层上釉后,克里斯托夫就给底盘的上表 面精心抛光。对珐琅进行高温烧制的过程称为“大 明火”(grand feu),这一工艺使得珐琅外观呈现 出自然的圆润或曲面效果。对于没有绘画的表盘来 说,这种自然的曲面别有一番魅力,在宝珀的全线 系列作品中都能找到具有这种外形的素面大明火珐 琅表盘。然而,曲面却并不适合用来绘画,表盘在 高温炉火烧制过程中出现任何裂缝,哪怕是几不可 见的细小裂纹,都会影响这块画布的使用。克里斯 托夫在打磨抛光上倾注大量时间和心血,正是为了 确保底盘表层的平整无瑕。

在多数情况下,克里斯托夫会预先画出设计草图, 之后再用画笔在平整无暇的底盘表层上作画,且通 常需要经过多次尝试。他无时无刻不在寻求一种平 衡,这种平衡不仅关乎设计本身,也关乎设计与表 盘其他元素之间的联系。毕竟,这是表盘,上面不 仅有图画或肖像画,可能还要有时间刻度(时间刻 度是可变因素,克里斯托夫设计的有些表盘就没有 刻度,有些仅有部分刻度,有些则12个小时刻度俱 全)以及经典的品牌标识。因此,不同要素之间和 谐共处极为重要。有时顾客会指定表盘的图画设计, 这种情况下细致的准备就非常关键了,之后才能开 展下一步工作,作品也才能令顾客满意。

设计布局一旦确定下来,下一步就是准备配色了。 将珐琅粉末加热直到变成无色液体,再加入不同的 金属氧化物就能制成预想的颜色。克里斯托夫掌握 了不同颜色的配制秘方,并将之视为“头等机密”。 配色一旦制成,绘画就可以开始了。由于表盘尺寸 较小,克里斯托夫必须缓慢而精细地运笔,绘画时 需要将视野放大。多亏了现代化手段,他可以不必 像数百年前的先辈们那样,而是借助双筒放大镜来 工作。

由于这些颜料本身就是珐琅釉,一旦画好就需要 马上放入炉火中烧制。摆脱了历史主题囿限的克里 斯托夫在选题时不再受到任何束缚,亚洲美景、 花卉、日内瓦湖(Lake Geneva)和拉沃葡萄园 (Lavaux vineyard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 遗产之一)、抽象的幻想、蝴蝶等各色主题从他的 工作室里自由涌出。每只表盘都是孤品,每款设计 都仅此一枚。因此,艺术大师工作室系列腕表的顾 客所购买的每一枚作品,都是绝无仅有的“限量 版”孤品杰作。

以瑞士为主题的拉沃表盘不仅首次亮相了全新设计, 还采用了全新工艺。表盘描绘了陡立于日内瓦湖边 的拉沃葡萄园,该葡萄园距宝珀在洛桑市郊的办事 处不远。为更传神地刻画葡萄园、湖水、高山和天 空等景色,克里斯托夫想把印象派水彩的精髓融入 表盘之中。为了营造水彩特有的魅力,他采取了混 合颜料的方法来实现淡化配色的目的。

“艺术大师” 珐琅彩绘
混合配色。

混合配色。

每块珐琅腕表都是 “限量版”孤品杰作。

有些表盘则采用内填珐琅(champlevé,或称錾胎 珐琅)工艺进行制作。与在完全平整的表面上绘画 不同,錾胎珐琅工艺首先要运用锤子配合刻刀(錾 子)等工具在金质盘面上敲击及錾刻出隆起和凹陷 处,隆起的轮廓即成为纤细的金色镶边,把雕刻区 域分隔开来,以方便之后在凹陷处内填珐琅釉料。 这种做法可以给表盘的设计带来富有层次感的视觉 深度。整个雕刻过程以錾子(burin,一种刻刀,也 是锥子的一种形式)完成。雕刻完成后,再用石材 对凹陷处进行细致抛光,使表面变得更为光滑平整。

克里斯托夫将这种錾胎工艺运用于瑞士国花主题的 表盘制作上,在白色珐琅背景下打造出两朵呼之欲 出的雪绒花。制造时,他首先以錾刻手法在纯金底 盘上雕出凹凸的背景,并于凹陷处填入经大明火烧 制的白色珐琅,纯金底盘的凸起部分则以本色呈现 出花瓣和叶子的金边轮廓。通过这种方法,他不仅 为雪绒花制作出纤细的金色镶边;实际上,他是将 花体的各个部分都“拉高”了,从而营造出于背景 中脱颖而出的立体感。花瓣的内填珐琅在烧制时通 过特殊温控打造出泡沫质感,将雪绒花花瓣上的绒 毛以自然的方式呈现出来。此外,为了刻画绿叶美 态,克里斯托夫还配制出一种特别的绿色釉料,色 泽通透,略微透明,传神表达出雪绒花叶片的光滑 质感。

“艺术大师” 珐琅彩绘
“艺术大师” 珐琅彩绘
“艺术大师” 珐琅彩绘
“艺术大师” 珐琅彩绘

珐琅制作的传统绝技包括内填珐琅工艺。

两朵雪绒花的花蕊才是真正彰显这枚腕表非凡工艺 的最大亮点,每个都点缀着许多金色小花。为了制 作这个花蕊,克里斯托夫使出了看家本领来进行錾 刻。他先在金色底盘上细心雕出每朵小花,再用珐 琅把小小的花蕊区域仔细填满。錾刻和珐琅内填工 作刚一完成,两朵花蕊便紧紧附着于盘面上,有如 以细脚无缝嵌入细窄孔洞中的贴雕般牢不可动。卓 越的雕刻工艺和固定手法,为这只孤品腕表带来了 极富层次感的视觉深度。

现在就剩最后一步工作了——将宝珀的品牌标识、 12点和6点两个时间刻度,以及“Swiss Made(瑞 士制造)”字样手绘于表盘上。

Le Brassus的宝珀艺术大师工作室在瑞士是极为罕 见的,这里聚集着一群无论在艺术形式,还是在工 艺技能方面都出类拔萃的艺术巨匠,为品牌创作了 各种艺术杰作。而与他们超凡天赋同等重要的,是 宝珀充分赋予他们深入探索以及拓展制表艺术表达 边界的创作自由。

章节 03

火山赤焰 喷薄入海

珊瑚礁石浴火重生。

章节作者

LAURENT BALLESTA
火山赤焰 喷薄入海
继续阅读

其他期刊

选择语言

简体中文

请勿错过最新一期杂志

注册以获取最新消息
注册以获取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