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章节 5

锦心苏绣

绝美如画的丝绣艺术 。

章节作者

JEFFREY S. KINGSTON

章节作者

JEFFREY S. KINGSTON
 锦心苏绣
锦心苏绣
期刊 15 章节 5
锦心苏绣

丝绣艺术,有时也称针绣画, 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离开天赋,艺术家一无是处;而离开工作,天赋 则半文不值。”
——埃米尔·左拉

无论你怎样看待现代艺术,无论你如何断定创作过 程中灵感与经年累月的努力究竟孰轻孰重,在欣赏 出自卢菊英和卢梅红母女之手的那些细腻精妙的丝 绣锦画时,你都会讶异其中注入的惊人心血和精细 的手工技艺。通常,这一类作品被统称为“刺绣”。 可“刺绣”这个词汇难免有贬低其价值之嫌,总让 人联想到手巾、餐垫、拖鞋这类日用小物件。实际 上,卢氏母女的丝绣佳作更像是在以针作画。她们 用极为细密的绣线在丝布上绣出一幅幅肖像、风景 画和花卉动物图,其景深,其精细,足以媲美最佳 写实画家的大师手笔。看到这些作品,你就不会再 将刺绣当成装点门面的工具,而会看做一种卓越的 艺术表现形式。

丝绣艺术,有时也称针绣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 史。在苏州,刺绣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500多年前, 而据很多学者考证,早在五六千年前,中国的其他地 区就已见刺绣的踪迹。中国共有四大名绣:苏绣,湘 绣,粤绣和蜀绣。总体而言——当然,也不乏例 外——苏绣最为精细素雅;湘绣侧重黑、白、灰色 调;粤绣讲究图案的对称匀致;而四大名绣中最古老 的蜀绣则多用于装饰被面、枕套、衣物和屏风。

卢氏母女住在中国的东部城市苏州,距离上海一个半 小时的车程。尽管古老的苏州城拥有逾两千五百年的 刺绣历史(苏绣最初就起源于城中缝制精细的战 旗),但实际上在文化大革命之后这门手艺就已经 绝迹。卢菊英从七岁开始便跟随母亲学习刺绣,对 她来说,这是自己家族延续了数代的传统。在她年 少时代,苏绣的应用还十分局限,主要用于装饰特 殊场合穿着的服饰和丧葬礼服,这一切源自一个不 容忽视的现实原因:在尚不能温饱求存的年代,艺 术又从何谈起?

苏绣以精致细雅见长。

到了1980年代,卢菊英终于恢复了这门手艺,她的 绣作不再以装饰为主,而是转向丝绣画的创作。这 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当时人们的收入并不比此 前的困难时期好多少。然而,菊英不仅下定决心致 力于创作纯艺术绣品,而且还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 双面绣的创制中。即便是了解传统刺绣的人,第一 次目睹双面绣品时也会感到无比震惊。绣品的背面 去哪了呢?针脚的线结藏于何处?事实上,双面绣 根本没有正反之分,所有线结亦隐而不见:在一片 丝布的正反面各绣有一幅不同的图案,其精美绝伦 堪称巧夺天工。有人不免疑惑:这肯定是两片丝布 合二为一的结果吧?说不定这两片布的中间缝隙就 是背面和线结的藏匿之处。答案显然非取巧可为。 双面绣绝非两片丝布的贴合,所谓的缝隙更是无从 谈起。事实上,双面绣是用极细的绣线,在同一绣 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案,两线垂直相绣,将 线结藏于其中,从而使正反两面皆不见线结。因此, 一双灵巧的手才是巧夺天工的关键。

苏绣以精致细雅见长。在中国所有刺绣流派当中, 苏绣所采用的绣线最为细密。每股绣线经多次手工 分剥,得到直径只有原线四十八分之一粗的丝线。 只有这种极细如丝的线才能绣出这般精致细腻如荷 兰大师之微观杰作的绣品。

在复兴苏绣的路上,菊英付出了漫长的时间与精 力。经过了长达八年的文革封存后,她重拾苏绣的 第一件作品是一件和服。绣品完成后,她的儿子把 和服的里子翻到外面,上面的刺绣是如此精妙雅 致,深深震撼了左邻右舍和当地政府。没想到,这 一玩笑之举竟开启了菊英的全新征程。受到乡邻和 政府的鼓舞,她决定再绣一幅名为《猫》的双面绣 以供出售。这一决定具有两大开创性。首先,这是 苏州的首幅双面绣作品;其次,这也是首幅以销售 为目的的绣品。经过长达数月的辛勤绣制,《猫》终 于得以完成。然而,当时的菊英一贫如洗,甚至没 钱购买一个画框将这幅绣品装裱起来。尽管没有画 框装裱的《猫》仍然堪称精美绝伦,但出售这幅绣 品的过程却非一帆风顺。菊英起初打算把《猫》 卖给当地的一家餐馆,不过惨遭拒绝。好在她没 有气馁,并最终得偿所愿,成功地出售了她的绣 作,而当地政府亦在此时出资为她购置了画框。 当时,《猫》的售价为700元(不到100瑞郎), 但对于菊英来说,这已经堪称天价,超出了当时 年收入的三倍不止。

锦心苏绣

重见光明的苏绣艺术大放勃勃生机,如今, 刺绣艺术展示厅已经发展为苏州镇湖的特色产业。

《猫》的成功出售,不仅是卢菊英个人艺术生涯的 新起点,同时也为苏绣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 机。1982年,卢菊英成功在上海出售了她的绣品; 两年后,她的绣品已入京售卖。而在此之前,她白 天正常上班,晚上熬夜刺绣,历经了多年的艰苦劳 顿,为了出售绣品还不得不乘坐公共汽车长途跋 涉。1985年,卢菊英获得了政府的嘉奖,她在刺绣 上的卓越才华开始得到正式的认可。之后她的名声 逐渐远扬,连美国总统尼克松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 也曾获赠过她的双面绣《猫》。

随着多年的磨砺,卢菊英的刺绣技艺也愈发精湛。 她创制出了一种分层绣法,令绣作层次更为分明, 图案也更加逼真。这种绣法每增加一层,所用的丝 线就更为细密,而卢菊英将自己开创的这个全新手 法命名为“分线绣法”。

随着卢菊英的不断成功,1990年,当地政府委任她在 苏州弘扬刺绣这一艺术形式,并拨款在苏州兴建刺 绣作坊和展示厅。简而言之,她要承担起把苏州发 展成为一个刺绣艺术中心的重担。据她自己统计, 菊英已经教会了苏州8,000名女性刺绣工艺。她向她 们传授了如何眼观绣布正面,手“察”绣布背面。 当然,女儿卢梅红也是这众多学员中的一员。事实 上,学员也并非仅限女性,其中亦不乏一些男性学 员,当然只占少数比例。菊英说,大概有三四名男性 喜爱刺绣工艺。如今,刺绣艺术展示厅已经发展为苏 州镇湖的特色产业。在镇湖绣品一条街上,商店鳞次 栉比,连绵不绝,而卢菊英刺绣艺术店便是其中一 家。看着眼前这条街道菊英感到无比欣慰,正是她的 创举和推动带来了它的欣欣向荣。

锦心苏绣
锦心苏绣
锦心苏绣
风景画是卢氏的经典刺绣图案之一。

风景画是卢氏的经典刺绣图案之一。

母女俩都在年仅六七岁时便开始习艺。

现在菊英年事已高,每天仅能工作两个小时,因而 照管刺绣店的担子便落到了女儿梅红的肩上。一直 以来,梅红都一心扑在母亲的刺绣事业上。她和母 亲一样,年仅六七岁时便开始习艺。尽管母亲一开 始反对女儿进大学学习,但后来还是改变了主意, 让梅红进入学院学习艺术、素描和绘画。无疑,大 学的学习经历对梅红的刺绣手艺大有裨益,而她亦 利用所学技能大大丰富了刺绣的图案。尽管母亲偏 爱猫和其他动物图案,梅红却更喜欢花卉和人物肖 像。人物肖像是所有图案中最难绣制的一种,尤其 是眼睛部分。为了让这一心灵之窗更显奕奕有神, 梅红会选取最细密的丝线,在更多的细节上为它们 注入生命的神态。

母亲卢菊英开创了苏绣的双面绣法,而女儿梅红则 首次在单面绣中引入了绘画题材。她觉得,双面绣 的展示需要太大的空间,毕竟,如果只展示其中的 一面,双面绣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在悬挂双面 绣时,绣品一定要从墙面上凸伸出来,以使两面皆 能看见。而单面绣则不同,它可以像传统画卷那样 直接悬挂在墙上。当单面绣已被广泛应用于装饰物 品时,随着卢菊英开创了以针作画的双面绣法,刺 绣艺人们都紧随其后,加入了双面绣的行列。同 样,当梅红引入自己单面绣作的新形式时,一股 “跟风”潮流再度涌现,许多绣匠也都在自己的创 作过程中同时采用了单面绣法。如今,这两种刺绣 艺术形式在苏州已蔚然成风。

锦心苏绣
锦心苏绣

为使绣作与时俱进, 梅红专注于创作新的刺绣图案。

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梅红开始意识到,苏绣正面 临着新的挑战,而其中最首要的便是如何与时俱 进、创造出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的艺术形式。在向 母亲学习的同时,她更是不忘致力于艺术创新,将 传统与现代融于一体。创作新的刺绣图案便是她的 努力方向之一。由于对花草情有独钟,梅红研发出 了独特的绣制花草的苏绣针法。

如今,苏绣早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欧洲和美国的 众多画廊都争相订购苏绣作品以供出售。当然,网 上的销售亦已如火如荼了。

锦心苏绣

章节 06

食在北京

只此一处,别无他家: 探访大董烤鸭和净悟真烤全羊的 美食天地。

章节作者

JEFFREY S. KINGSTON
食在北京
继续阅读

其他期刊

选择语言

简体中文

请勿错过最新一期杂志

注册以获取最新消息
注册以获取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