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章节 3

无沟双髻鲨

一个藏在太平洋中心土阿莫土群岛的 亟待揭秘的故事。

章节作者

TATIANA BOUBE

章节作者

TATIANA BOUBE
无沟双髻鲨
无沟双髻鲨
期刊 23 章节 3

白色的沟槽显现,勾勒出一道台阶。 这就是伦吉拉环礁上的提普塔水道入口, 您正在向这里著名的“双髻鲨高原”靠近。

就让想象力引你潜入太平洋深邃湛蓝的海水中。只见这片蓝色在脚下700米的深处蔓延,无边无际。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渐远,一切复归静寂。下潜越深,所感到的波涛起伏也逐渐变弱。莹蓝的海水将你包围,令人目眩神晕,再也找不到入水前锁定的参照物。而在不知不觉中,涌来的水流已让你漂向一处尚不可见的水道。400米、300米、200米......你的脚蹼距离一座古老火山口越来越近,然而仍然不见一物。远处突然出现了一群鱼儿,预示着某样东西即将现身。突然,延绵的蓝幕被具体的形状所取代。白色的沟槽显现,勾勒出一道台阶。这就是伦吉拉环礁(Rangiroa)上的提普塔水道(Tiputa)入口,你正在向这里著名的“双髻鲨高原”靠近。

在55米深处,就可以触碰到海底。展现在眼前的不再是通向洋底高原深渊的陡峭斜坡,而是一片遍布卵石、宛如月球表面般的平坦单调景观。你开始等待。海流似乎完全停滞下来,轻轻踢动脚蹼即可缓慢前行。你不断旋转身体,仔细寻找,观察目之所及的一切。一群身披条纹的鲹鱼和几条裸狐鲣游过,打破了此处的宁静。突然,氛围变得紧张起来,有什么东西登场了,但你还看不到——至少现在还没有。接着,远处出现了巨大的背鳍影子。几条灰鲨匆匆逃跑,其间的庞大身躯清楚表明了来者的身份:无沟双髻鲨来了。

它已经感知到、听到并看到你有好一会儿了,好奇心驱使它游了过来。一种如释重负和兴奋的感觉涌上心头,接下来肯定会有一场互动。你今天有幸在这条水道中与它邂逅,可以展开工作了。 鱼儿在距离你几米开外的地方平静地转了个方向。准确说来,这是一只雌鲨。你全神贯注,因为这场邂逅不会持续很久。你仔细观察它的身体,寻找任何线索,找出明显的斑点、伤口和赘生物。它的鳍上有伤痕,很可能是由先前的交配所致。没错,如果你是鲨鱼,那么爱情会伤害你!这只雌鲨越游越远,你则把观察所得统统记在心里。只有凭借这些特征信息,你在上岸后才能对它加以识别。这场邂逅虽只持续了三十秒,但是能够相会这一点本身就有着重要意义。你转身继续寻找。一切发生得非常快,又有一只雌鲨游过来了。它就像前一只那样,到你面前时就拐了个弯,侧身游走了。它身上没有任何特殊之处,轮廓平滑均匀,活似物种图鉴里的图案。你无助地看着它经过,无法辨认,也无法识别。在其身后还有第三只,它一直保持着距离,任你用目光追随,它就是不靠近。在你的凝视下,它消失在蔚蓝海水中,也许这就是之前看到的第一只雌鲨。

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你留在原地,生怕错过新的观察对象。你全神贯注细观周围环境,以至于觉得到处都是双髻鲨的身影。可是什么也没有出现。接着,你看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形体:一只身形较为粗壮的雌鲨靠近了,又像前面几只那样游开了。但是这一只,你认出来了。没错,由它的尾鳍形态和背鳍上的裂口可以确定,你以前曾在这里遇见过这只雌鲨。时隔多年它再次出现,简直是个奇迹,令人肃然起敬。你满怀敬意地目送它离去并消失在那级台阶之下。水道于是重新变得热闹起来,鱼儿们回来了。不过或许只是你此前太过专注,没有余力注意到它们。你的潜水仪器发出提醒,该是上升的时候了。离开这片洋底高原时,你不禁思考:在这么长时间里,这只雌鲨都在哪里?它去到了多远的地方?而最重要的是,它为什么回来了?

无沟双髻鲨
"双髻鲨高原"上携带循环 呼吸器的潜水员。

"双髻鲨高原"上携带循环 呼吸器的潜水员。

由它的尾鳍形态和背鳍上的裂口可以确定,你以前曾在这里遇见过这只雌鲨。

无沟双髻鲨
无沟双髻鲨

这种大型鲨鱼如今已经相当稀少。 它们的全球种群数量 在70年间就减少了80%。

这趟提普塔水道的潜水之旅让我们认识到一种神秘的海洋捕食性动物的存在:无沟双髻鲨(别名“大锤头鲨”),学名Sphyrna mokarran。人们更为熟悉其所属的双髻鲨科(Sphyrnidae),迄今为止记录在案的双髻鲨有十种。正如其别名所示,无沟双髻鲨是其中体积最大的一种,平均体长为3.5米,最长可达6.1米。尽管个头大,这种鲨鱼却不会真正危及人类,攻击人类的事例很少。正如所有的鲨鱼一样,无沟双髻鲨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因此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良好平衡至关重要。这种大型鲨鱼最初分布在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但如今已经日渐稀少。在全球范围内,这个种群数量在70年间就减少了80%之多。因此,国际自然保护联盟(Union Internationale pour la Conservation de la Nature,简称IUCN)1于2018年在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将它列为“极危”物种——这是物种被界定为野外绝灭前的最后一个级别。但在世界上的某些地区,无沟双髻鲨已经灭绝了。地中海曾是其栖息海域之一,可如今这里的种群数量据估计已经减少了99.9%。一场与时间的战斗已经打响,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这种鲨鱼消失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类为了获得鱼翅而针对其开展系统性的捕杀活动,这与其他鲨鱼品种的情况无二。这些鱼翅在亚洲市场上极富经济价值,常常用于烹饪或入药,然而其药用价值在科学上从未得到证明。另一个更隐蔽但同样具有强大杀伤力的原因则是兼捕渔获物,即原本无意猎取却意外捕获的情况。包括无沟双髻鲨在内的许多鲨鱼会被困在渔网和钓鱼线中,然而这些装置原本是为捕捉金枪鱼和其他商业渔获而设的。最后一种原因便是捕鲨运动,这种运动看似已经过时,但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仍颇为流行,而身形硕大的无沟双髻鲨正是目标猎物。即使猎物(有时)会被放生,但因受捕而产生的紧张和疲劳会削弱其生命力,最终导致其死亡。其实,尽管无沟双髻鲨个头不小,可与其他较强壮的鲨鱼品种相比却颇为脆弱;加上它们的生命周期缓慢,就不难理解为何这一种群数量难以重新恢复:它们在生命后期(大约8岁)才开始繁殖,其妊娠期长于人类(10至11个月),每两年才有一次妊娠机会,而且每胎数量(平均15条幼鲨)少于其他海洋物种,其中只有少数能够存活到成年。

还是先让我们回到故事的起点。在2010年代之前,为数不多的无沟双髻鲨研究均以在澳大利亚、南非和美国东海岸捕获的已死亡个体为基础。2004年,巴哈马(Bahamas)的比米尼岛(Bimini)建立了一个观察点,逐步开展季节性的“鲨鱼喂食”活动。从2012年起,这项活动成为一个日常项目,以便前来参与喂食的潜水员们能够近距离与鲨鱼互动。此地的观察条件的确非常理想。水域不深,仅有10米左右,无沟双髻鲨被新鲜的鲣鱼气味引来,在洁白无瑕的水底沙面上缓缓游动,非常适合拍摄对比鲜明的照片。而科学家们从2008年开始对受喂鱼群实施识别和研究工作,首次对活着的无沟双髻鲨个体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沟双髻鲨具有很强的洄游能力,其在美国东海岸海域的迁徙距离有时可超过3000公里。此外在加勒比北部海域还发现了该物种的季节性定居行为,即在特定时期中几乎持续栖息于特定区域当中。比米尼岛的长期跟踪研究还于2017年发现,某些个体会连年在该区域出没,即所谓的“地点依恋”现象。至今尚未查明为何会产生这种依恋,或许上述喂食活动及该水域丰富的猎物资源是其主要原因。

1 该国际机构衡量所有物种的保护状况,用"无危"、"近危"、 "易危"、"濒危"、"极危"、"野外绝灭"和"绝灭"等不同级别以 评估其灭绝风险。

无沟双髻鲨,学名Sphyrna mokarran。

无沟双髻鲨,学名Sphyrna mokarran

随着潮起潮落,泻湖会被来自 水道的水流所补充,或排出。 这就是环礁的“呼吸机制”。

现在让我们离开这些科研地点,来到孤悬于太平洋之中一处隐秘的 无沟双髻鲨栖息地: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土阿莫土群岛(Tuamotu)。 无沟双髻鲨在波利尼西亚的踪影并不明显,已经退出了当地传说 的舞台,而只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波利尼西亚的土阿莫土方言(Pa’umotu)则提供了一丝线索,表明这种动物在历史上曾在这片塔希提以北的群岛上出没。早在1929年,土阿莫土群岛总督M·F· 埃尔维(M. F. Hervé)就曾记录过当地人将双髻鲨称为Tamataroa, 并对其描述如下:“全身为均匀的浅灰色,头部扁平,似乎非常罕见, 栖息于外海。体型巨大,长达3噚(相当于5.5米)。”这些早期记载中 的稀有性概念很耐人寻味——因为如今问起某些年长的土阿莫土 居民(Pa’umotu),他们几乎都会回答说,附近海域一直都有双髻 鲨出没。

1984年,潜水教练、摄像师伊夫·勒费夫(Yves Lefèvre)来到 土阿莫土群岛西部的伦吉拉环礁,是他最先带领几位游客发现 提普塔水道中存在的这种独特生物。这条水道及其邻近的阿瓦托鲁 水道(Avatoru)是海洋和泻湖之间的两条水流交换通道,不断受到 进出潮流的交替影响。随着潮起潮落,泻湖会被来自水道的水流所 补充,或排出。这就是环礁的呼吸机制。这些水下峡谷只有在两股逆 向潮流互相抵消时才会有几分钟的平静,而波利尼西亚土著却能 在其间捕鱼,足见他们的勇敢。当地渔民都是自由潜的高手,但是 伊夫·勒费夫带着潜水气瓶达到了他们不曾抵达的深度——他是第 一位深潜探索两条伦吉拉水道的水肺潜水员。他在提普拉水道之外 发现了一片位于水深在45到60米之间的洋底高原,在12月至3月的 南半球夏季期间,那里将会出现成群的无沟双髻鲨,虽然这种动物 本应性喜独居。除了无沟双髻鲨,这里还栖息着其他多得惊人的鱼 类,比如鹰鳐、大蝠鲼、海豚和鲨鱼,伦吉拉由此成为全球潜水爱好 者的圣地。

提普塔水道,当地人称其为 西里拉(Hiria)水道。

提普塔水道,当地人称其为 西里拉(Hiria)水道。

面 向 行 家 的 旅 游 业 开 始 在 这 里 兴 起 ,1 9 8 7 年 库 斯 托 船 长(Commandant Cousteau)到访之后更是进一步壮大。鲨鱼观赏逐渐成为波利尼西亚的重要旅游项目,“鲨鱼喂食”活动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更是迅速发展。2006年,法属波利尼西亚正式立法禁止在其海域开展任何形式的捕鲨活动,这一创举在太平洋区域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效仿。这项措施卓有成效,使得波利尼西亚如今在鲨鱼数量和品种多样性方面都位居全球前列。该地区在2017年再次敢为人先,禁止对野生动物开展旅游性质的喂食活动,鲨鱼喂食活动遂而停止,某些观察点因此不再有鲨鱼出现。

提普塔水道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里的鲨鱼依旧密集,无沟双髻鲨仍然会季节性露面。此处现在提供的研究机会远超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自世纪之交以来,人们第一次观察到了这些鲨鱼在其自然栖息地的自然行为(无人工喂食)。从此太平洋中部无沟双髻鲨的研究意义得到了广泛认可,特别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在2000年初就指出,关于该地区无沟双髻鲨的科学数据非常匮乏。

在保护区域开展研究有利于在数据收集上取得突破,可是这些研究的实用意义值得商榷。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波利尼西亚启动鲨鱼保护措施的2006年。当时尚无任何先行研究来评估鲨鱼种群状况或了解它们的生态机制。可是这些因素对于措施的有效与否有着决定性作用。鲨鱼在生长过程需要满足三大需求:自保以免遭捕食;进食以促进生长;繁殖以延续物种。

这些动物不断在多变的环境和自身的生存需求之间寻求平衡,所以它们会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选择不同的栖息地。繁殖、分娩、幼鲨生长等各个环节均有相应的食物需求,均会在环境条件最有利的特定区域和时间内进行。这些地方即所谓的关键栖息地。如果不了解这些关键栖息地的性质、位置和栖息时期,人类活动对其造成破坏的可能性便增大。因此,波利尼西亚的捕鲨禁令虽然必要,但并不足够保证这些物种的长期存续。

波利尼西亚的无沟双髻鲨研究还有另一个重要课题,那就是确定它们在太平洋中部的迁徙范围。作为一种洄游鱼种,它的活动范围可能会超出波利尼西亚海域,从而不再受到捕捞禁令的保护,重新成为国际渔业直接或间接的目标。这个问题不容小觑,因为波利尼西亚界外海域的捕捞活动非常频繁。如果无沟双髻鲨的迁徙范围超出了波利尼西亚的海域,那就需要制定国际保护协议,然而这种协议涉及到多方利益,所以往往难以确立。

2008年,为了解无沟双髻鲨在提普塔水道的活动情况,首个研究项目正式启动,为此安装了追踪记录设备。可惜强劲的洋流冲走了设备,项目只能夭折。直到2019年6月,在宝珀心系海洋(Blancpain Ocean Commitment)公益事业的推动下,无沟双髻鲨保护协会 (Mokarran Protection Society,简称MPS)正式成立,开始对该物种在提普塔水道的种群开展研究。

提普塔水道中的蓝纹笛鲷鱼群 

提普塔水道中的蓝纹笛鲷鱼群 

和灰礁鲨鲨群       

和灰礁鲨鲨群
       

梭鱼群

梭鱼群

这一切都源于三名兰吉洛阿潜水教练发起的一项倡议。无沟双髻鲨每年在提普塔水道的季节性栖息现象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因此搜寻文献以了解其中原因。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关于这个太平洋区域中该物种情况的研究数据很少。 他们意识到当地蕴含着巨大的研究潜力,于是从2014年起编制观察记录,尝试通过体型和颜色来识别无沟双髻鲨个体。经过两年的观察,他们推测每年约有十几只无沟双髻鲨会在特定季节回到这条水道周围栖息。而且它们的到来时节正好与斑点鹰鳐相同。虽然目前还未得到研究确认,但是南半球的夏季似乎是这些斑点鹰鳐的交配季节,它们会在水道中聚集,多时可达150只。这些鱼群或可为无沟双髻鲨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食物,此外还有终年栖息于水道中的灰鲨,它们或许也是无沟双髻鲨的食物来源之一。 基于这些初步推测,其中一位潜水教练让-玛里·让德尔(Jean-Marie Jeandel)召集了一支满怀热情的潜水员和科研志愿者队伍,以求实现一个雄心壮志的目标:揭开无沟双髻鲨在伦吉拉环礁提普塔水道中的季节性栖息之谜。无沟双髻鲨保护协会MPS在2019年6月应运而生。

这群有志者结识了热爱海洋的潜水高手马克·海耶克(Marc A. Hayek),梦想遂成为现实。该项目蕴含的保护课题意义重大,而宝珀20年来积极投身于海洋保护事业,自然深受吸引。于是宝珀品牌在2019年12月支持并启动了MPS的首次任务,以波利尼西亚的无沟双髻鲨为研究对象,马克·海耶克在其中使用循环呼吸器执行深潜和摄像工作。

不过应该从哪里着手呢?该项目的科研初衷可说是既简单又宏大。它希望掌握在南半球夏季集中出现的无沟双髻鲨种群情况。为此,首先需要统计观察到的鲨鱼数量,借此估算该种群规模。其次还要把握其中的雌雄比例和个体的繁殖能力。最后还应确定这些个体在该地停留的时间。问题层出不穷:它们是在较长的洄游路线上停留,还是会在此栖息下来?假若如此,又会停留多长时间?它们在其生命周期中是否还会重返该地?假若如此,又是为何而来? 在这片潜水难度极高的海域,这些问题都尚无确定答案。该潜点水深且洋流强劲,底部是一片昏暗的片状石板,增加了生物的辨识难度。

为了完成这项工作,MPS决定结合使用两种非侵入式的调查方法:激光摄影测量和照片识别。激光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在水下测量动物。凭借测量数据即可了解个体的发育程度,大部分鲨鱼达到一定体长时(雌性为2.1米,雄性为2.25米)将具备繁殖能力。照片识别技术可在自然环境中拍摄个体以记录各自的识别特征。在提普塔水道以外,该项目还关注土阿莫土群岛的另一处环礁:位于伦吉拉以西15公里的提克豪(Tikehau)。那里只有一条土黑阿伐水道(Tuheiava),亦是观察无沟双髻鲨的有利地点。之所以同时对两处环礁开展跟踪研究,就是为了初步调查伦吉拉与提克豪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初步洄游机制。 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的三个夏季期间,研究团队每日都派出潜水员使用上述技术开展调查。

2020年,宝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海耶克 (Marc A. Hayek) 前往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伦吉拉 环礁 (Rangiroa, French Polynesia) ,参与了一次 专事研究无沟双髻鲨 (学名Sphyrna mokarran) 的科学考察。

2020年,宝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海耶克 (Marc A. Hayek) 前往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伦吉拉 环礁 (Rangiroa, French Polynesia) ,参与了一次 专事研究无沟双髻鲨 (学名Sphyrna mokarran) 的科学考察。

结果果然没有让人失望。MPS团队总共进行了400多次潜水,对无沟 双髻鲨做了500多次观察。与最初猜想不同的是,三个夏季中在提普 塔和土黑阿伐水道里识别到的个体并非只有十几只,而是逾七十只 之多,均为雌性且可能已经性成熟。其中一半以上的个体都出现了 季节性栖息现象,在研究区域内平均停留两个月。而潜水员另外采 集的存档图像表明,所识别的半数雌鲨均对提普塔和土黑阿伐两地 具有依恋行为。其中一只雌鲨在近14年间持续向提普塔水道洄游! 针对巴哈马地区的研究推测这类鲨鱼只是为了觅食而年际洄游,可 是成熟雌鲨会在南半球夏季在此出现,似乎说明还有其他动机。

所有这些发现让人不禁思忖:雄鲨在哪里?2006年以来在提普塔水 道采集的存档图像为我们提供了答案:雄鲨仅在8月至10月期间出 现。MPS团队于2021年8月至11月间开展的附属调查证实了这一现 象。雄鲨出现于春季,雌鲨出现于夏季,各有各的季节。接下来需要 确定它们在一年内其余时间的移动路线。水道中的观察结果表明个 体会进入和离开礁湖,但这又是为何?为了解开这个疑问,该协会 组建了一个观察员协作网络,并采访了上百位在伦吉拉礁湖工作的 人士(渔民和旅游服务人员),收集他们的所见所闻。他们对于这片 赖以生存的广阔内海具有丰富的经验性了解,有助于找出无沟双髻 鲨生命周期中的重点地带。

在这三年的研究工作之后,MPS公布了关于太平洋中部无沟双髻 鲨的首批重要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促使波利尼西亚决定将无沟双髻 鲨列为“太平洋标志性海洋物种”,该物种的深度研究遂成为本地的 一项重点事业。

携带循环呼吸器与照片识别设备的 潜水员。

携带循环呼吸器与照片识别设备的 潜水员。

用于测量鲨鱼体型大小的激光云台。

用于测量鲨鱼体型大小的激光云台。

激光云台:一种“二合一”的工具。

在2019年项目启动之时,MPS希望尽可能以非侵入性的方式开展跟踪调查。为保无沟双髻鲨的自然行 为不受任何影响,该协会决定不采用“喂食法”(动物将会吃掉食饵)或“气味引诱法”(以食饵气味引来 动物,但不会令其吃掉)等吸引鲨鱼的惯常方法。为了解无沟双髻鲨种群的当前结构,MPS选择使用激 光摄影测量技术。该技术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远程测量鲨鱼,而无需将它们捕捞上船再测量。所用仪器由 一个云台组成,其上平行安装着两台相距30厘米的激光仪。两台激光仪之间的中点位置设置了一台摄 像机,可以捕捉带有投射测量尺度的动物图像。由此可以对鲨鱼进行多种测量,例如测量背鳍高度、头 部宽度或全身长度等等。这种技术具有双重用途,因为其所拍摄的图像可以记录每个个体的具体特征, 比如鳍部形态和身上的斑点,便于识别生物,如此一来即可为每条鲨鱼建立识别资料卡。

无沟双髻鲨
无沟双髻鲨

目标在于向有关当局提供切实数据, 以支持其实施富有针对性且符合 生命周期的无沟双髻鲨保护措施。

MPS的发现让人得以一窥土阿莫土群岛无沟双髻鲨的种群结构。 但是这些初步发现也引出了关于该地区无沟双髻鲨生态的新问题: 为什么雌性鲨鱼在南半球夏季期间会在水道中聚集?进入环礁的个 体会做什么?离开的个体又去了哪里?为了解开这些谜团,并从科研 和技术角度进一步推动已开展的研究活动,协会于2022年12月在 宝珀品牌的支持下开启全新项目:TAMATAROA。这个富有抱负和 创新精神的研究项目以三年为期,将由两大组织联合开展,其一为 MPS协会,具有丰富的实地经验和长期的本地基础,其二为劳伦· 巴列斯塔(Laurent Ballesta)领导的“腔棘鱼探险研究”科考团队(Expéditions Gombessa),该团队的科研与技术能力享誉全球。 此外,该项目早在规划阶段就已部署了一支公共管理队伍,负责与 伦吉拉市政府(Commune de Rangiroa)、波利尼西亚环境署(Direction de l’Environnement de Polynésie)及法国生物多 样性办公室(Office français de la biodiversité)的协调事务。

TAMATAROA项目的目标兼具实用性与可应用性:探明波利尼西亚 地区无沟双髻鲨的活动和洄游模式,以确定它们在太平洋中部范围 内关键栖息地的位置和栖息时间。其最终目的是向管理者提供确切 数据,以保证其制定的无沟双髻鲨保护措施富有针对性且符合它们 的生命周期。而且,无沟双髻鲨这种捕食者位于食物链顶端,如果有 针对性地予以保护,则有可能通过连锁反应而对整个礁湖的生态系 统产生积极的保护作用。

为了确定波利尼西亚无沟双髻鲨的关键栖息地并了解其活动,极有 必要调查它们在水道、泻湖和环礁之间的活动模式,为此需要对它 们进行标记,以便追踪。该项目延续MPS的一贯方针,制定符合动 物伦理的多种研究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因为无沟双髻鲨 虽然生性好奇,但却很胆小,而且不能捕捞,也不能通过“喂食法” 或“气味引诱法”来吸引它们。为了优化人与鲨鱼的互动,研究团队 打造了一种“多合一”的新型水下科研工具,可完成多种任务,包括 识别、测量、做记号和提取样本。识别和测量任务延续了MPS在种 群调查方面的惯常模式。采集来的组织样本则可用于遗传学研究, 惟此才能确定不同种群之间的联系以及所观察的个体之间的亲缘 关系。这些样本还可用于该物种的觅食生态研究,以把握它们的食 物来源及不同区域在其觅食习性中所占的比重。

与一位伦吉拉环礁当地居民聊天, 了解其对无沟双髻鲨的认知。

与一位伦吉拉环礁当地居民聊天, 了解其对无沟双髻鲨的认知。

协会集结了伦吉拉环礁的居民, 筹办了以无沟双髻鲨的迁徙为主题的 传统独木舟比赛。    

协会集结了伦吉拉环礁的居民, 筹办了以无沟双髻鲨的迁徙为主题的 传统独木舟比赛。
    

无沟双髻鲨保护协会在各个学校 内开办了讲座,借此唤醒人们对鲨鱼在 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性的意识。

无沟双髻鲨保护协会在各个学校 内开办了讲座,借此唤醒人们对鲨鱼在 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性的意识。

无沟双髻鲨
有关无沟双髻鲨识别工作的讨论。

有关无沟双髻鲨识别工作的讨论。

无沟双髻鲨

TAMATAROA项目的科研计划需要当地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这一 项目事关当地海洋和环礁为波利尼西亚人带来的独特资源,因此若 要保证其成效长久,就必须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把这 种大型捕食动物的保护工作有效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与西方社会 不同,当地社会在海洋资源管理方面保留了许多知识经验和实践技 能。其中一例就是Rahui,即在不同渔区轮换休渔的传统习俗。这种 做法代代相传,如今仍广泛应用于该地区的环礁和岛屿。可见海洋 保护区的概念早已深深扎根于当地传统文化之中,许多波利尼西亚 传说和民俗信仰更是将鲨鱼视为祖先的转世化身,因此将其奉为守 护神。这种动物图腾崇拜蕴含着尊重动物生命的观念,在一定程度 上有利于波利尼西亚鲨鱼的保护。在波利尼西亚人的支持下,长远 来看TAMATAROA项目前景可期。

环礁是广袤太平洋当中的生命绿洲,尚未揭示它们在双髻鲨生命周 期中扮演的角色:是最后的庇护所,还是迁徙途中的驿站?是圣地还 只是中转站?相关的研究工作任重道远,不过也为这个在全球濒临 灭绝的物种带来莫大的希望。揭开这一奥秘,将有助于在保护海洋 生物多样性的重大行动中取得一场胜利,TAMATAROA项目的成 功亦指日可待。

塔蒂亚娜·布贝(Tatiana Boube)是一位海洋生物学 家,现任无沟双髻鲨保护协会(Mokarran Protection Society)的科学协调员。该协会总部位于法属波利尼 西亚,致力于无沟双髻鲨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宝珀对 布贝女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大学(Université de la Polynésie française)的博士课题和无沟双髻鲨研 究提供资助。布贝女士目前有一篇论文正在审查当中, 宝珀首席执行官马克·海耶克(Marc A. Hayek)是其 合著者之一。该文题为《关于法属波利尼西亚土阿莫土 群岛群岛西部的无沟双髻鲨(Rüppell,1837年)种群特 征和季节性分布的初步研究》(First Insights Into th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easonal Occurrence of the Great Hammerhead Shark, Sphyrna mokarran (Rüppell, 1837) in the Western Tuamotu archipelago, French Polynesia)。

塔蒂亚娜·布贝(Tatiana Boube)是一位海洋生物学 家,现任无沟双髻鲨保护协会(Mokarran Protection Society)的科学协调员。该协会总部位于法属波利尼 西亚,致力于无沟双髻鲨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宝珀对 布贝女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大学(Université de la Polynésie française)的博士课题和无沟双髻鲨研 究提供资助。布贝女士目前有一篇论文正在审查当中, 宝珀首席执行官马克·海耶克(Marc A. Hayek)是其 合著者之一。该文题为《关于法属波利尼西亚土阿莫土 群岛群岛西部的无沟双髻鲨(Rüppell,1837年)种群特 征和季节性分布的初步研究》(First Insights Into th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easonal Occurrence of the Great Hammerhead Shark, Sphyrna mokarran (Rüppell, 1837) in the Western Tuamotu archipelago, French Polynesia)。

来自无沟双髻鲨保护协会和 "腔棘鱼探险研究"科考团队的成员 齐聚于提普塔水道前,携手开展 TAMATAROA项目。   

来自无沟双髻鲨保护协会和 "腔棘鱼探险研究"科考团队的成员 齐聚于提普塔水道前,携手开展 TAMATAROA项目。
   

无沟双髻鲨保护协会团队中 的部分成员。

无沟双髻鲨保护协会团队中 的部分成员。

“我们(为法国潜水突击队)所需的潜水 腕表构想了一切细节,并提案(给一家制 表公司),却遭到了对方的当场讥讽,他 们宣称,‘潜水表没有未来’......后来,我 们联系了瑞士历史悠久的钟表品牌—— 宝珀,他们同意供应(宝珀)腕表。”

罗伯特·马卢比耶 (ROBERT “BOB” MALOUBIER)

法国蛙人潜水突击队创始人

无沟双髻鲨

“我有许多梦想,需要找到一个合作伙 伴来实现它们。很高兴,我遇到了宝珀。 宝珀是真正有能力、有实力帮助并支持 我实现长期愿景的品牌。”

劳伦·巴列斯塔 (LAURENT BALLESTA)

科学家、潜水员、摄影师。
“腔棘鱼探险研究”创始人及领导者

无沟双髻鲨

章节 04

宝珀五十噚腕表70周年纪念 ACT 1限量款腕表

汇聚1953年、2003年和2007年 面世的三大表款的经典设计元素。

章节作者

JEFFREY S. KINGSTON
宝珀五十噚腕表70周年纪念 ACT 1限量款腕表
继续阅读

其他期刊

请勿错过最新一期杂志

注册以获取最新消息
注册以获取最新消息